瑞典垃圾分類發(fā)展經(jīng)驗(一)
垃圾分類問題是老生常談話題,但是在現(xiàn)實中還處于起步階段。瑞典人扔垃圾是一個“復雜過程”,但這個過程恰是國民素質(zhì)的表現(xiàn),是國民對意識的提升。文章主要從瑞典人如何使垃圾回收率的比例99%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,從“兒童-家長”、“家庭-社區(qū)”、“超市-企業(yè)”、“獎勵-懲罰”,多維度設計垃圾分類的具體實施方法,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案例。分類分的不僅是垃圾,更重要的是意識,瑞典用一代人培養(yǎng)國民垃圾分類意思,而我們將需要更長的時期。瑞典政府針對垃圾分類采取了不同的措施,建設垃圾分類制度、生產(chǎn)者責任制度、押金回收制度等,引導國民意識的提升。但意識的培養(yǎng)與形成是需要長期的過程,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,從每個國民開始。而我國的垃圾分類制度尚不健全,缺少引導鼓勵與獎懲機制,除此之外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,使產(chǎn)品無法推廣、垃圾分類意識未能提升、有了制度未能實施等等問題,可以參考學習瑞典相關措施。規(guī)劃借鑒:目前垃圾回收率的國家是瑞典,他的比例可以達到99%。有36%的垃圾被回收使用,14%的垃圾用作肥料,49%的垃圾作為能源被焚燒。瑞典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只有1%無法利用,其它垃圾都可再利用。而歐盟平均需要處理的無法利用的垃圾占垃圾總量的38%。那么,瑞典是如何做到如此高的垃圾回收率的呢?①垃圾分類細致。有機垃圾就用于生產(chǎn)沼氣,可回收垃圾經(jīng)過處理后會被重新循環(huán)利用,而可燃垃圾則會用于垃圾焚燒發(fā)電。②從兒童開始,由孩子教育父母;③從企業(yè)和消費者開始,獎罰適當引導意識培養(yǎng)。
規(guī)劃背景:瑞典在培養(yǎng)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。對于那些偷懶不愿意去分類的人,瑞典政府重新設計垃圾容器來亂扔垃圾的難度,例如,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小孔狀的,把扔硬紙盒和紙板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。這樣一來,大大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(xiàn)象。如今,每個瑞典人都在實現(xiàn)著他們的夢想,即通過大規(guī)模的回收創(chuàng)造一個高效有益的自然體系,一個“人人都回收”的社會。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傳統(tǒng)
政府對國民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(yǎng)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了,他們先是把這個概念引入學校,教育孩子們?nèi)绾芜M行垃圾分類,再由孩子們回家后告訴大人。這樣,瑞典政府僅在培養(yǎng)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。
在瑞典,大多數(shù)家庭有很多垃圾桶用于存放不同種類的垃圾:
• 電池、生物可分解物、木質(zhì)材料要分類;
• 有色玻璃和其他玻璃要分類;
• 鋁和其他金屬要分類;
• 新聞紙和硬紙盒也要分類;
• 這兩種紙以外的紙則屬另外一類。